哈佛大学研究:一个人成为废物的九大根源

哈佛大学研究:一个人成为废物的九大根源

夜阑人静时,未眠的平凡人望着天花板寂寂寥寥问自己:我为什么活成了一个如此平庸的人?我为什么没能像别人那样功成名就、光芒万丈,只能过这种卑微困苦的生活?

每个人得到的答案千差万别,从运气机会、背景身份、财力物力等外因,到能力不足、魄力不够、眼界有限之类的内因,人们能找到上百种失败的理由,独独找不到成功的希望,继而产生一种深邃难解的痛苦与不甘,丝丝缕缕羁绊人半生。

这种困扰普遍而长久地盘桓于中下层人群中间,成为社会的慢性疼痛。

哈佛大学专门对此做了研究,发现活成“废物”的人主要有以下九个根源:犹豫不决;拖延症;三分钟热度;害怕拒绝;自我设限;逃避现实;总找借口;恐惧;拒绝学习。

这些特点看起来不痛不痒,普适到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不太受重视,但实际上它们中的每一个都对应着成功的金字塔一级、对应着一个人能到达的高度。

犹豫不决——出师未捷身先死

犹豫不决不像个致命伤,常常不被人当做重要的心理特性看待,但它却是迈出第一步的关键。

果敢的人在面对某种选择和场面时总能快速做出决定,这种果断的开始虽然正确性待定,但至少带来了成功的可能。

但犹豫不决的人则不然,他们总是在选择的十字路口彷徨不决,担忧前路,担忧后路,担忧阻碍,担忧前后左右哪个方向都是死路,担忧一切,仿佛只要伸出腿就掉进了万丈深渊。

因此,他们总是焦虑地站在起点上,在行动全无时心里就已经在尝试与退缩之间互搏了千百个回合,徒增精神消耗,无知无觉滋养大概率失败的潜意识。

这类人已经自我阉割了斗志,普遍是难以坚定迈出第一步的,即便迈出了第一步,之后面临每个选择时也总是犹犹豫豫,自我矛盾不断,导致行动力薄弱,基本处于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状态。犹豫不决的人处于成功金字塔最底层,死在起跑线之外。

拖延——有开始没以后

拖延是美化的懒惰与逃避。晚上再弄吧,明天再试吧,下个月再解决吧……

拖延的人为了当下的轻松安逸总是逃避问题,他们可以为拖延找出各种理由,其本质不过是不想与困难

对狙

,免受一时的痛苦、煎熬、疲乏。

拖延的人习惯将时机拖到最后底线,在“不得不做”的外部压迫下才勉为其难推进,普遍是一事拖,事事拖。

这种人可以做决定,也可能有规划,但行动力高度残疾,决定以后可能直接搁置,推进一段以后可能又要搁置,因此常常面对有开始没以后的尴尬。

这种拉长、滞后式习惯,最后要么耗光自己的热情,自动放弃;要么错过时机,被迫放弃,对实行过程完全是双向瓦解。

丧失了行动力,成功也就成了空中楼阁。

拖延的人可视为成功金字塔的第二层,死在一步之后。

三分钟热度——猛冲一段就灭火

三分钟热度的人往往是思想活跃、决断坚决的,对事物的热情也要比其他类型的人更加强烈,但这种热情爆燃消耗太快,很快就耗尽原料,只剩冷灰,再难重拾热情,因而他们的人生里总有许许多多的未完成。

三分钟热度的人普遍都有很多想法,也随时改变主意。

他们开始的设想总是美好,也能在一条路上走出去一段,但不会或不打算平均分配自己的热情,做什么都难以撑到最后,对于半途而废的“未成”也不太耿耿于怀,总是在寻找新目标的路上。

这种“花心”与需要漫长坚韧的努力才能成就的事物格格不入,注定与成功无缘。

这种人,处于成功金字塔的第三层,死在前半程。

害怕拒绝——遇到困难就龟缩

与人打交道,最免不了的就是被拒绝。在日常交际里,含蓄的拒绝、直白的拒绝无处不在,内心拘谨的人对此格外小心翼翼,因为无法承受被拒绝的尴尬和难堪常常表现得畏首畏尾,局促不安,亦或在被拒绝后一击即溃,无法重拾勇气和信心去继续尝试。

害怕拒绝是无法隐藏的,会表现成言行畏缩、激进,使得一个人看起来猥琐无能或狂傲无理。

这种人,对内在心里自我恐吓、自我施压,对外难以取得他人的好感和信任,在一两次失败后会产生心理防线和信心溃败,进而失去对取胜的信心,与成功失之交臂。

他们在成功金字塔的第四层,是在大障碍出现时。

自我设限——在山顶底下打转

人的规划标尺有上限,无法超越自己的认知。

因为眼界和见识不同,每个人的认知高度也不同,在为自己设目标时,人们往往会找一个匹配自己能力的节点,设太高又累又难以达到,设低了至少是可以保证稳定不变。

于是不去挑战,总是以我不行,我做不到,怎么就会轮到我呢之类的观念自我压制,画地为牢,将自己拘在低层环境中,难有突破。

自我设限是一种自我能力阉割,强迫自己放弃高远的幻想和渴望,甘心做井底之蛙。

人一旦有了这种想法,大都生活在固定阶层,不去触摸更高的世界,也就无法享受大的成功与更好的一切,享受不到更好的事物使得他们对高层世界的幻想越发稀薄,挑战和突破的意愿也随之更低,更不去尝试,如此恶性循环,完全陷入自限陷阱。

他们在金字塔的第五层,死在山顶下。

逃避现实——无法面对困难与失败

逃避现实的人总是陷在美好的幻想中,不肯迎战困难,不能接受失败。

这种人要么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与外界脱节,要么畏缩、傲慢,工作生活都难以落在实处。

规避困难是人的本性,但执拗到了逃避现实的程度,人就显得反智无理,难以找到正确方向,更无法通过踏实努力走到最后。

有困难就面对困难,失败了就接受失败,重新开始,这是任何一条路都必经的必经过程。

没有这种能力就无法走向高处,也无法在跌倒后爬起来。

逃避现实的人,在失败金字塔的第一层,难以走出失败。

总找借口——什么都别让我承担

失败了,不是我的错;工作没完成,都是因为别人干扰;难题,我因为什么什么不能接……找借口可以看成是人的本能,由自我保护心理衍生而来。

有人能以责任心去克服和担当,有人却不能,总是利己最大,什么都不想也不敢承担。

总找借口的人,既不能承担责任也不能承担风险,对内,他们无法真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胆小而自私,鲜少反思,即便反思也不会自我修正,自我提升;对外,他们无法取得他人的信任与重用,常常累及旁人,难当大事。

他们是失败金字塔的第二层,能推掉责任,但自己玩鬼打墙,走不出魔障。

恐惧——活成“不敢”

恐惧是人最强的本能之一,是难以遏制的,人恐惧新事物,恐惧困难,恐惧失败,恐惧一切。

能抵御大部分内心恐惧的人,是英雄斗士;抵御部分内心恐惧的人,能成就自己;抵御不了恐惧的人,活得惶惶不能终日,什么都做不成。

每个人的畏惧各不相同,一旦被触发了恐惧点,人就会神经敏感、瑟缩不前,极易做出错误决定,最终满盘皆输。

撑宽视野、将未知变已知是一种抵御恐惧的方式,放平心态、减少无用的悲观联想也是一种办法,但这种本能注定是人奋斗路上的绊脚石。

恐惧在失败金字塔的第三层,可以压缩,不可完全消灭。

拒绝学习——我不行但我也不想改变

人人都想留在舒服圈里,不进不退安逸享受。

这种环境像一种麻醉剂,让人沉沦而不自知,自知也不想改变,为此他们拒绝学习、拒绝接触新事物。学习是艰辛的,但不学习、不自我提升的人,无法在飞速发展的时代里永远悬浮。拒绝学习等同于傲慢自满,拒绝自我提升,拒绝机会。

与变换的世界相比,不去学习的人,相对能力就在不断减弱,能获得的资源会越来越少,渐渐从上层沉到中层,从中层沉到下层,最终慢慢被社会淘汰。

成功的人时刻都在学习,想成功的人想去学习,而拒绝学习的人从拒绝那一刻开始就已经失败了。拒绝学习是失败金字塔的第四层,如同失去动力的电梯,卡在尴尬的位置难被救援。

性格决定人生。一个人成为废物还是成为成功者,取决于人的每一个决定、每一种行动,而这些决定和行动都由人的性格支配。成功者的品性大都相似,失败者的品性却各有各的缺点。

觉察缺点、修正缺点是人的终生任务,不断自省、找出改善办法是一个成长过程,也是收获过程,值得每个人去尝试和享受。

不在安逸的丧时代沉沦、甘心做废物,不断自我打破,自我重塑,本身就是一种能力,一种成功。

相关文章

蜉蝣版本大全怎么选才不踩坑?(新手看这篇就够用了)
诺基亚515评测
best365官网登录

诺基亚515评测

📅 07-10 👁️ 2008
50种最常吃的荤菜 50种最常吃的荤菜菜名面食
365平台是什么

50种最常吃的荤菜 50种最常吃的荤菜菜名面食

📅 06-28 👁️ 2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