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文字显示:【 】   阅读底色: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 人才e家

集聚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人才动能

——宁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建设人才强市

时间:2018/1/8 14:27:12   来源: 宁波日报   点击: 534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科研人员工作场景

优秀留学人才成果展

人才洽谈会现场

“国千”专家姚力军和“姚团队”

重大平台项目合作签约现场

走过2017,迈向2018。

“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习近平总书记的新年致辞犹在耳畔,如何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抢抓机遇做好人才工作的崭新征程就摆在眼前。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过去一年来,宁波市委、市政府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人才工作重要思想为指引,按照中央和省委统一部署,特别是全省人才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宁波要成为服务全省的人才高地”的新定位、新要求,把人才工作摆上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以“真抓实干”的劲头、“真金白银”的投入、“真心实意”的服务,倾力打造人才强市,助推高质量发展。

■突出服务大局做强支撑发展的动力源

“人才资源是战略资源、第一资源,事关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要务,必须摆上战略地位。对人才工作一定要树立战略思维。”在去年年底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市委再次重申“争抢人才”的重要性,强调要全面升级现有人才计划、人才工程、人才政策、人才平台,不断优化人才结构、做大人才总量。

人才,是珍贵的战略资源,更是服务大局的“战斗力”。

市委、市政府确立以“大人才”促“大发展”的鲜明导向,市党政领导班子全员联系重大人才平台、人才项目和重点专家,市委常委会在全省人才工作会议后当天就开展专题学习、作出专门部署,以第一责任、第一时间、第一落点推进人才工作。

过去一年间,我市紧紧围绕事关宁波长远发展的“四梁八柱”,启动建设“一带一路”国际人才交流港,成立全国首个“一带一路”产教协同联盟,出台制造业人才提升计划,举办中国机器人峰会,做到全市的战略部署到哪里,人才工作就推进到哪里。

以“聚天下英才、建名城名都”为主题举办人才科技周,会同全省兄弟城市协同引才,吸引2.5万名人才参会,达成人才引进意向8000余人、项目签约金额达215亿元,活动规模、引才成效、签约金额均创历史新高;

着眼打造引才政策“升级版”,接连出台“3315计划”资本引才和“泛3315计划”,首创民间资本引才新模式,首涉城市经济人才引进新领域,首破政策资助“天花板”,对特别优秀的人才资助一律上不封顶;

着眼战略产业、新兴产业,制定集成电路、工业物联网等重点产业人才政策,编制十大千亿级产业引才目录,着力打造高效引领产业发展的“人才链”;

围绕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等战略布局,全力创建浙东南自主创新示范区,科学规划沿江两岸创新创业带和杭州湾、象山湾创新湾区“一带两湾”创新空间布局,高标准建设新材料科技城、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千人计划”产业园、中官路创业创新大街等人才集聚“航母群”,鄞州区和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成为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

大战略、大产业、大格局、大平台——伴随着“大人才观”的牢固树立,我市的人才工作始终面向省市发展主战略、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产业创新主阵地。截至目前,全市各类人才平台有500余个,省级特色小镇16个、市级以上众创空间53家,仅新材料科技城就集聚各类人才7万人,其中国家、省“千人计划”专家135人。

在人才工作的有力支持下,2017年我市产业转型升级明显提速,预计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幅将突破15%,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6个百分点。

■突出外引内育建设集聚人才的强磁场

就在一周前,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剑平入职宁大,成为宁波大学全职引进的首位宁波籍院士。在岁末年初,宁波再次彰显其人才集聚效应,要以“海纳百川”的精神和“五湖四海”的胸襟,聚天下英才共建宁波。

“可以说,我们是切切实实感受到人才的稀缺和珍贵。各地对人才都是‘求贤若渴’,谁都不敢掉以轻心。”在过去5个月时间里,面对20多个单位共同竞争,宁大通过“引人先引心”,最终争取到院士的成功入职,为高校“双一流”建设再添一名大将。

新增2名全职两院院士,“国千”人才达到91人,“省千”达到274名;全国7000多名“国千”创办的企业中,在国内A股上市的有13家,而宁波就占了2家……2017年,宁波通过发挥高校院所“蓄水池”作用,激活企业引才主体意识,以工程项目为标杆集聚技能人才,收入囊中的引才成绩单格外亮眼。

发挥“蓄水池”作用,筑牢院校引才这根“大梁”。我市通过实施“名校名院名所名人”引进工程,宁波大学成为“双一流”建设高校,积极推进浙江大学“五位一体”宁波校区建设,引进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弗兰采维奇材料所中国研究中心、中科院协同创新体等重大科研平台,人才集聚效应明显提升。其中,宁波大学每年引进知名高校博士150名,宁波材料所已集聚高端人才1000余人,其中“国千”29人、“省千”68人。

用好“甬商”宝贵资源,激活企业这个“主角”。去年下半年,我市成立甬商总会,集聚来自各地的甬商代表,引导企业“走出去”“请进来”,加快实现本土人才国际化、国际人才本土用。据统计,全市已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7家、院士工作站113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35家。其中,均胜集团通过海外并购,十年间营收增长1000倍,今年将超200亿元;浙东建材通过引进“国万”张日红,成功研发静钻根植桩,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年增产值超10亿元。

聚焦“品牌”项目,树强工程这条标杆。“3315计划”持续发力,去年更是形成2名诺贝尔奖得主、13名院士、76名“国千”争相申报的盛况,申报入选比例达到25:1。姚力军博士创办的江丰电子,企业上市仅4个月即登榜“甬商百富”第43位,造就了令人叹为观止的人才创富“宁波奇迹”;“国千”鲍海明参与全省“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会,与泰国SSE公司签订20亿元环保项目订单。

与此同时,我市在过去一年间,深入实施以创新型科技人才、企业家、工匠为重点的25项人才开发工程,在全国率先出台实施职业技能培训条例,建成全国首个引进国外智力示范区,新增高技能人才4.2万人,培养各类人才20余万人次,各支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开花”。

■突出激励保障深耕改革创新的试验田

去年,为了破除人才体制机制的痛点,我市放权企业、行业、社会“评人才”,形成了以技术、贡献、实绩“论英雄”的评价体系。目前,我市已试点企业实用人才自主评价,在6000余家企业开展职称评审和技能评价,海天集团更是成为全省首家为主制订高级职称评价标准和组织省级评审的单位。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对于人才工作来说,创新和改革是核心引擎,带动的是整个人才梯队活力的快速迸发。

“要达到‘人人人尽其才,人人皆能成才’的良好氛围,就必须牢牢牵住改革这个‘牛鼻子’,以人才满意为第一追求,破除束缚人才手脚的制约因素,让人才活力充分迸发。”据市委人才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过去一年间,我市从问题导向出发,破除人才评价难、受益难和人才企业上市难三大难题。

如何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我市陆续出台“科技创新36条”、科研人员离岗创业创新、科研经费管理等办法,赋予人才和智力劳动更大的价值回报。同时,作为国家首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宁波设立2亿元转化基金,明确科研人才可获最高95%、最低70%成果转化收益,让人才真正实现自身价值。

如何增强初创企业的融资能力?去年,我市着眼减轻人才企业上市财务成本负担,出台企业上市“凤凰行动”,实施个税减免、辅导补助、融资补贴、上市奖励等一揽子保障措施,有效推动人才企业做大做强。

激活创新人才源头活水,给人才充分的认可和尊重。去年人才科技周期间,宁波还对市杰出人才给予最高100万元重奖,评定的8名杰出人才中既有高大上的科学家,也有驰骋商场的企业家,还有默默奉献的教师和高技能人才,体现了市委市政府以才为先的胸怀和诚意。

■突出宜居宜创筑牢人才发展的生态圈

“我们在宁波工作很安心,我们的团队也非常稳定,流动性很小。在这里,我们感受到来自地方党委政府的诚意和重视,大家都愿意全身心投入,踏踏实实搞研发、做贡献。”一个月前,宁波中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阮殿波,凭借“超级电容器的制造方法”代表企业从北京捧回了我国专利领域的最高奖项——中国专利金奖。这名在甬扎根5年的高层次人才,对宁波的人才生态给予了充分认可。

注册、登记,几天就能搞定,宁波版“最多跑一次”跑出服务加速度。在宁波,将人才工作领域“最多跑一次”作为重点,推出130余项清单,高效运行市县乡三级联动的高层次人才服务联盟,每年提供“一站式”“跟踪式”“全天候”服务2万余人次,变“人才跑”为“数据跑、专员跑、部门跑”,为人才潜心科研、专心创业保驾护航。

民营资本+保险投资,“智资融合”激活人才企业发展新动能。宁波作为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科技金融结合试点城市,充分发挥优势,突出强化人才金融扶持,成立全省首家科技保险机构,率先推出创客保、科技信贷风险池等“人才保”,推广成果转化险、首台(套)险等“人才险”,做实总规模22亿元的海邦、创投、天使等“人才投”,拓展最高2000万元信用贷款等“人才贷”,运作宁波股权交易中心、科技大市场等“人才板”,有力推动了人才与资本融合发展、共创共赢。

宜居宜业留人留心,品质生活刷新人才幸福感。近年来,通过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化,构建“拥江揽湖滨海”城市空间新格局,实施城市“双修”工程和中心城区六大品质提升行动,宁波的城市品质越来越好,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与此同时,针对人才家庭、住房、医疗等问题,宁波深化了关爱人才“3H工程”。去年一年,宁波就已发放人才安家补助、购房补贴4.3亿元,推出人才公寓2500余套,组织4500余名高层次人才开展体检、疗休养等活动,以个性化服务为人才提供品质生活。

据悉,下一步,我市还将抓住建设“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16+1”经贸合作示范区等先发优势、开放优势,按照产城融合、开发共享、居创相宜、功能完备要求,打造高端人才云集、国际要素富集、创新氛围浓厚、生态环境优良的“社区式”人才集聚区,构建与国际接轨的人才生态。

官方微博:宁波组工港城先锋 官方微信公众号:宁波组工(nbzgwx)
相关要闻
用户登录  |  常见问题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关于本站 最佳使用效果1024*768分辨率 建议使用IE6.0以上浏览器版本浏览本站 浙ICP备05064032号-1 主办:中共宁波市委组织部 您是第 位访客

浙公网安备 33020402000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