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文字显示:【 】   阅读底色: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 理论文章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时间:2017/11/30 9:53:01   来源: 宁波日报   作者: 石仲泉   点击: 664

十九大报告的新思想美不胜收,新时代、新理论、新征程是“三新高照”,新征程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新的动员令,去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十九大报告指出: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这个新时代,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由来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非常令人鼓舞。那么,这个新征程是怎么来的呢?这就要穿越时间隧道,回到新中国成立之初了。

在1954年国家恢复国民经济以后,毛泽东提出大概经过50年建成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的设想。在1956年八大期间,他还说:使中国变成富强的国家,需要50年至100年时光。在1962年1月七千人大会讲话中,他继续指出:中国的人口多,底子薄,经济落后,要使生产力很大地发展起来,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没有100多年时间我看是不行的。这实际上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随后周恩来在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讲了“两步走”的战略步骤,即第一步大约用三个五年计划,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力争在20世纪末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前列。这是我们党最早正式提出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蓝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不断思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愿景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他的战略构想经历过三次变化。先是在1979年对毛泽东、周恩来设想的战略步骤进行调整,提出到20世纪末“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最低目标”,降低了原先的目标。第二次是在1984年解释十二大提出两步走发展战略的目标时说:“我们奋斗了几十年,就是为了消灭贫困。第一步,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就是不穷不富,日子比较好过的水平。第二步,再用三五十年的时间,在经济上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使人民生活比较富裕”。“翻两番,达到小康水平,可以说是中变化。到下世纪中叶,能够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那才是大变化。到那时,社会主义中国的分量和作用就不同了,我们就可以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这个构想,实际上是对毛泽东在上个世纪60年代提出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目标的具体化。应当说十九大提出的第二阶段战略安排实际上就是要实现这个目标。邓小平第三次提出的战略构想是在1987年党的十三大召开之前。当时正在酝酿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邓小平对中国国情和发展情况作了新的思考,又降低了对21世纪中叶战略目标要求,由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调整为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并形成正式“三步走”发展战略。他说:我们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然后在下世纪用三十到五十年的时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到本世纪末,尽管我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八百到一千美元不算多,但是年国民生产总值将超过一万亿美元。有了这个基础,再争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是有希望的”。“这就是我们的战略目标,这就是我们的雄心壮志”。“到那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真正用事实理直气壮地说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优越了”。这里讲的具体数据,虽因美元与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和我们国家的快速发展已经超过,但这个“三步走”发展战略为21世纪中国的发展进步明确了大致的时间表。

1989年6月江泽民主持中央工作后,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曲折的严峻关头,成功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以他为核心的党中央,细化了邓小平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明确提出“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鉴于十三大已宣布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的第一步目标基本实现,党的十四大和十五大提出:到建党100周年时,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完整的制度,使国民经济更快发展,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2002年十六大后,胡锦涛作为党的总书记主持中央工作10年,提出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进展,成功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这10年对党的宏观发展战略虽没作新的调整,但提出科学发展观后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走上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均迈上一个大台阶。2002年到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从10.2万亿元增加到47.3万亿元,世界排名跃升到第2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135美元增加到5432美元,增长了1.4倍。由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党中央进一步提出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要求,明确宣布到2020年我们党成立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并且由于提出了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因而在邓小平提出的六字奋斗目标加了“和谐”二字,要求“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从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八大前的60多年,党的一代又一代领导人不断绘制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和全党带领全国人民经过艰辛奋斗取得的辉煌成就,既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又为习近平在十九大提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战略安排,提供了历史依据。

二、新征程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

十九大报告对今后的历史任务作了全面安排。习近平首先强调要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指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按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这是党向全国人民作了庄严承诺的,立下了军令状的,一定要兑现。尽管还有4000多万的农村人口没有脱贫,但按照目前每年完成1300万人的脱贫任务,这个目标的实现是有把握的。习近平接着指出: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党中央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认为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每个阶段15年。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意味着我们党原来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即基本实现现代化,将提前15年实现。这是考虑到,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国家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以目前的基础和发展势头来看,到2035年斟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有把握的。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里,将奋斗目标的八个字又加上“美丽”二字了,因为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要建成“美丽中国”,因而扩充成为十个字了。到那时,我国将拥有五个高度文明:

一是高度的物质文明,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核心竞争力名列世界前茅,经济总量和市场规模将超过美国,建成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二是高度的政治文明,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建成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三是高度的精神文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社会自觉行动,国民素质显著提高,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将成为中国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建成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四是高度的社会文明,城乡居民将普遍拥有较高的收入,健全的基本公共服务,全体人民基本实现共同富裕,公平正义普遍彰显,社会规范有序,建成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五是高度的生态文明,天蓝地绿水清的优美生态环境将成为普遍常态,呈现人与自然共生新境界,建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拥有这五个高度文明,意味着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对人类作出更大贡献。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日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之时。多少年来、多少仁人志士追逐的美丽梦想就会成真。

三、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

十九大报告通篇都催人奋进,在论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后指出:我们要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怎样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呢?最根本的有这样三条:

第一,要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是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去奋力谱写新征程的精神支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既是党的十九大的主线,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动力源。在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一周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赶赴上海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瞻仰南湖红船,再次强调“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并且,他带领全体常委在巨幅党旗面前,举起右拳、将入党誓词再庄严宣誓一遍。这个宣誓出乎许多人意外。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十九大报告讲了要开启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这将专程来上海一大旧址这个中国共产党的“产床”来宣誓,就是带领全党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启航。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既向全党发出了号召,同时他们自己首先践行。追逐梦想,从这里出发了!

第二,要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习近平在主持起草十八大报告时就主张一定要写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在十九大报告中,他再次强调了这一点。这是因为我们的前进道路不可能是一片坦途,必然会面对各种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从全世界发展环境看,我们生活的地球村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国际形势处在新的转折点上,原有的全球政治经济均衡状态正被打破,新的均衡尚未形成,我国的周边并不安宁。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但是,也决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任何人不要幻想让中国吞下损害自身利益的苦果。从国内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看,我国正处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迈进的转变阶段,矛盾和风险比从低收入迈向中等收入时更多更复杂。前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各种社会矛盾交织叠加,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不安定的因素还不少,要折腾和分裂我们国家乃至将战争强加于我们头上的势力还存在。在任何时候都要看到形势变化给我们国家带来的风险,这就需要准确把握形势变化,深刻理解面临的新的历史特点中蕴藏的机遇和挑战,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最后,要作长期艰苦奋斗的不倦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成就骄人。但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长期艰苦奋斗的历史过程。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他在讲中国梦时还说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这就是说,它是一个更伟大的愚公移山工程。这就需要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子子孙孙持续接力,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作者为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

官方微博:宁波组工港城先锋 官方微信公众号:宁波组工(nbzgwx)
相关要闻
用户登录  |  常见问题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关于本站 最佳使用效果1024*768分辨率 建议使用IE6.0以上浏览器版本浏览本站 浙ICP备05064032号-1 主办:中共宁波市委组织部 您是第 位访客

浙公网安备 33020402000256号